|
|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最新資訊
農產品市場仍是農產品流通主渠道
商務部:農產品市場仍是農產品流通主渠道
2019年批發市場交易額達到5.7萬億元,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
2020年7月3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就“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關系到人們生活的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我國農產品市場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有1300多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近4萬家。2019年批發市場交易額達到5.7萬億元,交易量9.7億噸,市場內各類經銷商戶有近240多萬個,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目前約七成農產品經由批發市場分銷,農產品市場仍然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農產品市場堅持開市營業,批發市場充分發揮了蓄水池和調節器作用,零售市場也有效發揮了便民服務功能,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以來,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支持和引導批發市場建設完善電子結算、檢驗檢測、安全監控和廢棄物處理等準公益性設施,以及交易廳棚、冷鏈等基礎設施。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也對批發市場予以了相應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推進農產品市場提檔升級,探索建設智慧化菜市場、超市化菜市場,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處于“誰投資、誰管理、誰運營、誰受益”的模式,還存在著規劃布局不合理、公益屬性不明確、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不少的差距。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市場支持力度,提升軟硬件建設水平,同時大力推動農產品市場立法工作,明確市場公益性地位,規范建設運營管理各項制度,為城鄉居民創造更優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北京新發地的疫情暴露出我們國家在農產品市場建設和運營當中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胡劍萍回答了記者提問。
胡劍萍表示,我國農產品市場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有1300多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近4萬家。2019年批發市場交易額達到5.7萬億元,交易量9.7億噸,市場內各類經銷商戶有近240多萬個,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目前約七成農產品經由批發市場分銷,農產品市場仍然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農產品市場堅持開市營業,批發市場充分發揮了蓄水池和調節器作用,零售市場也有效發揮了便民服務功能,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以來,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支持和引導批發市場建設完善電子結算、檢驗檢測、安全監控和廢棄物處理等準公益性設施,以及交易廳棚、冷鏈等基礎設施。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也對批發市場予以了相應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推進農產品市場提檔升級,探索建設智慧化菜市場、超市化菜市場,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處于“誰投資、誰管理、誰運營、誰受益”的模式,還存在著規劃布局不合理、公益屬性不明確、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不少的差距。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市場支持力度,提升軟硬件建設水平,同時大力推動農產品市場立法工作,明確市場公益性地位,規范建設運營管理各項制度,為城鄉居民創造更優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
【 關閉窗口 】 |
資訊
訪談對話
專題論述
專題活動
|